专业名称 | 电子技术应用 | 专业类 | 电子信息类 | 代码 | 710103 | ||||||||||||||||||||||||||||||||||||||
面向的职业岗位 | 1、电子维修员;2、电子工程师;3、维修电工;4、电子装调工;5、表面组装操作工 | ||||||||||||||||||||||||||||||||||||||||||
上年参加的职业技能等级或执业资格认证 |
2019年, 电工证 |
2020年, 电工证 |
2021年, 电工证 |
2022年,电子装接工证 | 2023年,电子装接工证 | ||||||||||||||||||||||||||||||||||||||
参加人数 | 45 | 43 | 57 | 54 | 106 | ||||||||||||||||||||||||||||||||||||||
通过率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
申报专业连续举办年数 | 申 报 专 业 在 校 学 生 数 | ||||||||||||||||||||||||||||||||||||||||||
总数 | 一年级学生 | 二年级学生 | 三年级学生 | ||||||||||||||||||||||||||||||||||||||||
14 | 474 | 240 | 166 | 68 | |||||||||||||||||||||||||||||||||||||||
近三年累计 毕业生总数 |
当年毕业生 | 上年毕业生 | 前年毕业生 | ||||||||||||||||||||||||||||||||||||||||
人数 |
就业/对 口就业率 |
对口 升学率 |
人数 |
就业/对 口就业率 |
对口 升学率 |
人数 |
就业/对 口就业率 |
对口 升学率 |
|||||||||||||||||||||||||||||||||||
260 | 103 |
![]() |
95% | 83 |
![]() |
93% | 74 |
![]() |
94% | ||||||||||||||||||||||||||||||||||
申报专业近三年社会培训情况 | |||||||||||||||||||||||||||||||||||||||||||
当年培训人数 | 248 | 上年培训人数 | 232 | 前年培训人数 | 274 | ||||||||||||||||||||||||||||||||||||||
本专业教师数 (人) |
学历(人) | 职称(人) | 专业职称或职业资格证(人) | 师生比 | |||||||||||||||||||||||||||||||||||||||
研究生 | 本科 | 高级 | 中级 | 初级 | 高级 | 中级 | |||||||||||||||||||||||||||||||||||||
19 | 1 | 18 | 7 | 7 | 4 | 7 | 7 | 1:25 | |||||||||||||||||||||||||||||||||||
本专业带头人 | 姓名 | 学历 | 教师职称 | 专业职称 | 职业资格证 | 所学专业 | |||||||||||||||||||||||||||||||||||||
****** | 本科 | 高级讲师 | 高级技师 | 物理教育 | |||||||||||||||||||||||||||||||||||||||
本专业“双师型”教师数 | 14 | 本专业“双师型”教师占比 | 74% | ||||||||||||||||||||||||||||||||||||||||
本专业实训面积总数 |
本专业 设备总值 |
本专业 藏书数量 |
本专业 期刊种类 |
本专业 教室 |
本专业 实训室 |
||||||||||||||||||||||||||||||||||||||
0.221万M2 | 720万元 | 2100册 | 31种 | 间数 | 9 | 间数 | 11 | ||||||||||||||||||||||||||||||||||||
座位数 |
510 | 工位数 | 480 | ||||||||||||||||||||||||||||||||||||||||
本专业实验自开率 | 100% | 本专业校内实训开出率 | 100% | ||||||||||||||||||||||||||||||||||||||||
本专业具有的优质教学资源 |
1、县域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大力支持,给办学提供比较充裕的资金支持,给毕业生提供众多的就业机会,目前,我校学生在校企合作单位**家电公司在学校校外基地进行实训实习,另外我校在北京、天津等地与福田戴姆勒、廊坊莱尼线束系统等企业进行校企合作,满足电子专业学生的校外实习要求。 2、学校有优秀的电子专业教师,现有电子专业教师19人,其中双师型教师14人,副高教师7人,讲师7人,助理讲师4人,负责电子专业9个教学班的教学工作。 3、学校拥有高标准的教学设施设备,现有PLC实训室、电力拖动实训室、电子装配实训室、电子电工实训室、电子电工设备检测室等实训室满足学生的日常实习实训要求,另外,现有电子电工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满足学生的模拟校外企业实习要求,校内外的实训设施为学校电子专业学生提供了优质的教学资源。 |
||||||||||||||||||||||||||||||||||||||||||
本专业参加省级以上技能或信息化教学大赛获奖情况 |
***:2015年在河北省中等职业学校“创新杯”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和说课大赛中荣获三等奖;2015年在河北省电子信息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个人及团体三等奖;2016年在河北省中等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荣获三等奖;2016年在河北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比赛中荣获优秀指导教师奖(指导的学生获得团体二等奖)。 ***:2015年在河北省电子信息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团体三等奖;2016年在河北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比赛中荣获优秀指导教师奖(指导的学生获得团体二等奖)。 ***:2015年在河北省电子信息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团体三等奖及优秀指导教师;2016年在河北省中等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荣获三等奖;2017年获得工信部电子行业职业技能鉴定“优秀考评员”称号。 ***:2016年在河北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技能比赛中荣获优秀指导教师奖(指导的学生获得一等奖)。 ***:2015年在河北省电子信息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团体三等奖;2016年在河北省中等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荣获三等奖;2014年在河北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技能比赛中荣获优秀指导教师奖(指导的学生获得三等奖) |
||||||||||||||||||||||||||||||||||||||||||
本专业适应区域特色产业、新兴产业或特种行业发展情况和前景 | 各区县工业企业发展迅速,特别是我县经济飞速发展,企业众多,急需各种技术工人,特别是电子电工类要求更加迫切。我校培养的毕业都能顺利就业,个人发展空间大,能体现自身价值。已经有许多毕业生成为企业骨干,并走向领导岗位。企业对我校毕业生满意度高,学生对企业给予报酬和待遇也非常满意。 | ||||||||||||||||||||||||||||||||||||||||||
近三年本专业加强教学管理和教学改革的措施 |
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提升办学目标 我校将专业办学目标提升为“为社会培养有创新能力和创业技能的综合型技能人才”,一手抓专业技能训练,一手抓职业素质提升,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使我们的毕业生成为既有文凭又有水平、既能动口又能动手、既有专业特长又有鲜明职业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二、以促进发展为己任,不断办出专业特色 多年来,我们积极进行电子应用技术专业课程改革,拓宽专业适应性,努力办出专业的地方特色,满足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电子应用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为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注入了活力,增添了后劲。 开展各级技能大赛、创新大赛,各项比赛均取得优秀的成绩;专业资源对本区域其它学校开放,发挥了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 三、以开放办学为手段,不断拓展专业培养模式 为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我们立足多元化、多功能、多层次的办学思路,积极探索“上挂横联下辐射”办学之路,形成了长短交叉、联办与自办结合、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存的灵活办学模式。 四、加强继续教育,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 我校十分重视教师业务水平的培训提高,鼓励教师在职学习,努力成为双师型教师。尽一切可能为教师进修创设宽松环境,提供便利条件。多名教师参加省“四新”培训、省骨干教师培训、国家级培训、出国培训,组织教师参加创新思维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教科研培训、下企业顶岗实践等。加强教育教学科研,提高教师创新能力。承接了省、市级科研课题,帮助教师拓展了知识面,开阔了视野,提高了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提高。 五、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效能 能根据国家和省指导性教学计划以及调研成果制定实施性教学计划,并能根据行业产业发展适时滚动修订;构建了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合理确定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学时的比例,并有效实施;我校大胆进行课程改革,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在专业课的开设上,我们不仅开设本专业的必修课,还开设与本专业相关的课程,培养一专多能的学生。近年来,我校电子应用技术专业已开发校本教材2本,学生在省、市各级各类技能竞赛、创新大赛中屡创佳绩。 |
||||||||||||||||||||||||||||||||||||||||||
专业形 成的主 要特色 和优势 |
提高质量的主要经验: 1、引企入校,学校引进宏达家电维修,为学生提供实习,达到共赢发展。 2、改革电子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全面实行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制度。顶岗实习专业对口,工作学习内容安排科学合理。 3、积极参加职业技能大赛,提高了电子应用技术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 4、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实现了与职业工作环境的“零距离”对接。 5、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实现了课堂教学与就业岗位“零距离”对接。 提高质量的主要成效: 1.签订了多项校企实习协议书,管理制度、管理机构健全,学生对顶岗实习的满意度高。 2.毕业生就业率100%,毕业生对口就业率为90.9%,毕业生劳动合同签订比例达87.3%;毕业生就业质量高,起薪高,就业满意度较高。 3. 电子应用技术专业在校学生对本专业的满意度达95%,用人单位对电子应用技术专业毕业生综合素质满意度96%以上。 |
||||||||||||||||||||||||||||||||||||||||||
今后三 年加强 专业建 设的规 划措施 |
1.进一步加强专业调研,密切与县内外电子应用技术行业的联系,提高专业与地方产业的吻合度。 2.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建立健全课程体系,加强实习管理,完善顶岗实习措施。 3.不断充实学校的实习设备,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提高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
课程 类别 |
课程名称 |
总 学 时 |
学分 |
各学期周数、学时分配 | ||||||
第一学期 | 第二学期 |
第 三 学 期 |
第 四 学 期 |
第五学期 | 第六学期 | |||||
20 | 20 | 20 | 20 | 20 | 20 | |||||
公共基 础课程 占总学时比例 51.2% |
职业生涯指导 | 40 | 40 | |||||||
法律基础 | 40 | 40 | ||||||||
经济与政治 | 40 | 40 | ||||||||
就业指导 | 40 | 40 | ||||||||
体育与安全 | 160 | 40 | 40 | 40 | 40 | |||||
礼仪规范教程 | 12 | 12 | ||||||||
音乐 | 80 | 20 | 20 | 20 | 20 | |||||
美术 | 40 | 20 | 20 | |||||||
心理健康 | 40 | 10 | 10 | 10 | 10 | |||||
历史 | 40 | 20 | 20 | |||||||
计算机 | 80 | 20 | 20 | 20 | 20 | |||||
语文 | 420 | 80 | 80 | 60 | 60 | 60 | 80 | |||
数学 | 420 | 80 | 80 | 60 | 60 | 60 | 80 | |||
英语 | 420 | 80 | 80 | 60 | 60 | 60 | 80 | |||
小计 | 1832 | 382 | 410 | 310 | 310 | 180 | 240 | |||
专业课程占总学时比例 48.8% |
核心课程 占总学时比例 37% |
电子技术基础 | 360 | 80 | 80 | 80 | 80 | 80 | 40 | |
电工基础 | 340 | 60 | 60 | 60 | 60 | 60 | 40 | |||
电子技能与实训 | 240 | 50 | 50 | 60 | 60 | 20 | ||||
电力拖动 | 100 | 20 | 20 | 40 | 20 | |||||
电工技能与实训 | 160 | 20 | 20 | 20 | 20 | 30 | 30 | |||
电气测量 | 70 | 20 | 20 | 20 | 10 | |||||
小计 | 1270 | 190 | 210 | 280 | 280 | 240 | 110 | |||
特色课程 10.9% |
DXP2004电路板设计 | 60 | 30 | 30 | ||||||
顶岗实习 | 240 | |||||||||
小计 | 300 | |||||||||
合计 | 3402 | 572 | 620 | 610 | 610 | 420 | 350 |
序号 | 建设内容 | 进度安排 |
责任人 |
||
2022年 | 2023年 | 2024年 | |||
1 | “工学结合、校企一体”的“专业+车间”人才培养模式 | 设立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机构,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论证并制定校内生产性实训车间建设方案;校内车间初步实现生产化。 | 生产性车间产品生产实现企业化运营与管理,技能训练与技能鉴定相对接。 | 技能教学与产品生产相对接、与就业岗位相对接;“专业+车间”人才培养模式运行验证。 | *** |
2 | 顶岗实习与实施 | 完善顶岗教学方案设计;完善顶岗实习相关制度建设;顶岗实习率达到90%以上。 | 顶岗实习率达到95% | 顶岗实习率达到98 %以上,顶岗实习技能培训效果检验。 | *** |
3 | 订单式培养与实施 | 完善订单式培养教学方案设计;订单培养比率达到70%以上;建立毕业生跟踪服务机制 | 订单培养比率达到80%以上,完善毕业生跟踪服务体系 | 订单培养比率达到85%以上 | *** |
4 | 校企文化互容 | 校内车间实习实训企业化管理;安全生产意识、服务企业意识爱岗敬业精神培养。 | 引进企业6S管理模式;建立产品质量监测管理体系; | 产品营销公司化运营 | *** |
5 | 多元教育教学评价体系 |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技能与作业态度相结合;采用笔试、口试、操作相结合;开卷、闭卷相结合;第一课堂考核与第二课堂比赛相结合 | 采用开放式考核评价模式,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 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发展过程,凸现以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主要价值取向的“专业+企业+行业”的评价体系 | *** |
序号 | 建设内容 | 进度安排 |
项 目 负责人 |
||
2022年 | 2023年 | 2024年 | |||
1 | 确定课程结构,形成专业课程,构建课程体系 | 成立课程开发团队、团队培训。岗位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确定学习领域。 | 团队培训,确定典型产品载体;完善专业课程方案、教学大纲、技训大纲;搭建课程模块化结构;完成专业课程内容遴选。 | 在课程中融入职业标准和人文模块;建立教学素材库;形成课程体系。 | *** |
2 | 《电子技能与实训》、《电工技能与训练》、《电子基础》、《电工基础》四门优质核心课程 | 确定课程团队,完善优质核心课程建设标准,遴选课程内容;确定课程结构;制定技能训练标准,完善考核标准,完成《电工技能与训练》核心课程建设 | 完成电子电工基础学科与专业技能的整合核心课程建设 | 核心课程辐射与引领,效果验证 | *** |
3 | 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 完成电子技能与实训与电工技能与训练二个“一体化教室”建设,教室多媒体安装覆盖50%;初步建立教学素材库。 | 完成机电子实训室“一体化教室”建设;教室多媒体安装覆盖100%;完善教学素材库 | 实现教学方法以项目教学和生产性教学为主,教学手段实现信息化 | *** |
4 | 构建网络学习平台 | 教学文件;课程课件率达到30%;视频教学率20% | 同类学校课程教学链接;课件率80%;课程视频教学达到60% | 高职院校课程教学链接;网上在线学习 | *** |